找到相关内容44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

    离四大色身中,若离是心,即无能运动。是身无知,如草木瓦砾。身是无性,因何运动。若自心动,乃至语言施为运动,见闻觉知,皆是动心动用。动是心动,动即其用。动用外无心,心外无动。动不是心,心不是动。动本无心...闻。闻亦无心。觉终日觉由为无觉。觉亦无心。知终日知由为无知。知亦无心终日造作。作亦无作。作亦无心。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。问曰。若为能得知是无心。答曰。汝但子细推求看。心作何相貌。其心复可得。是心不是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6008217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经济报酬的设想。如此下来,中国僧伽之大多数就成了无知与自私的乌合之众。许多出家人的“剃度”不是出于虔诚的信仰,对自己信奉的宗教亦几无明确的认识。他们遁入空门,只因为贫穷、疾病、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

    僧人往往是不第秀才,市井游民出家,其身份不如下等官吏。民间老妪愚昧无知,行将就木,多归信之,情有可原,大臣辅宰对和尚如此礼敬实有伤大体。他将法宝召入宫廷,重责200棍,礼敬和尚的张浩、张晖等人各责20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882972.html
  • 佛学与儒学

    无视和无知,而且还带有很大的自欺欺人的性质。二程讥讽说,佛教既以人生为幻,“何不付与他?”“物生死成坏,自有此理,何者为幻?”(同上书,4页)“内”理与“外”物的统一,是批驳佛教以天地人生为幻妄的最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983171.html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解一切诸结缚,除无明之愚暗,蠲无知之翳障,启懈怠于精勤,治破戒之罪失。令诸勤者得获胜喜,已得喜者令极欢喜,瑜伽行者令得胜智,灭烦恼者令得利器,获不还者令最尊胜。是无住者之住处,是无依者之皈依,令怖畏者...解脱幢,愿梵行尽形寿,愿戒蕴圆满,愿一切生中皆得比丘清净具足戒。”并诵:“戒之戒”等颂,以及“自出家起直至命终”等合宜之愿以为衔接。其第二诫,即得戒已如何守护不失,生起罪堕之门有四:谓无知、不敬、放逸、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,熏成清净种子,即能转起依他净分而成为圆成实性的涅槃,这与根本佛教的缘起中道一样,“此有故彼有”,即级起流转生死。“此无故彼无”,即缘起的还灭而涅槃。转染成净与转妄为真是可能的,而众生不能,病根在无知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伦理学

      佛教思想与伦理学   陈进福   香光庄严二十一期/79年4月3日   楔子   人该当去追求“真正的自由”──积极的、理性的、有秩序、有安全感、和平幸福的“更高自由的自由”   近二年来,观察台湾社会各方面的乱象:“老”、“少”的对立,“新”、“旧”或所谓“民主”与“保守”想法的互不相容,有些人挂个外国“×士”的招牌,在国会献丑却也不觉得自己的肤浅无知﹙其实所谓“×士”,除了表示...

    陈进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0483457.html
  •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

    徐季广居士,笃行君子也。十余岁时,梦至一藏书室,伸手于架上抽得一书,视之为《大乘起信论》。醒而遍询师友,时成都犹无佛学社与佛经流通处,故无知之者。其后十年,偶至佛经流通处,见《大乘起信论》,狂喜购回而始学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2284136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五):魂魄等问题

    四个字,很简单,叫“一灵不昧”,这个灵魂有这一点作用,没有暗昧,没有被遮住,自己还记得,叫一灵不昧。一般人死亡以后,魂飞魄散,如果有中阴,即使存在一灵不昧,也等于人世间不到一天;几个钟头以后,他又无知了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024384167.html
  •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

    自在人。②   志座主问: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?师曰:法身无象,应翠竹以成形,般若无知,对黄花而显相,非彼黄花翠竹 ,而有般若法身也。故经云:佛真法身,犹若虚空,应物现形,如水月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1.html